如何調解聖經中『因信稱義』與『因行為稱義』的經文?

聖經,是不會矛盾的。
會覺得矛盾,是因我們對聖經不夠瞭解。


雅各書上,不斷出現『因行為稱義』的觀念。
乍看之下,這和羅馬書上『因信稱義』的觀念不同。
基督教主張的,是『因信稱義』,絕非『因行為稱義』(這點千萬別忘了)。
在早期教會歷史上,羅馬書很早就被眾教會視為正典(不是一間教會,不是少數人,而是多數人)。
反而,雅各書是比較晚,才被眾教會接納為正典的。
為什麼?
很簡單,羅馬書『因信稱義』的觀念,才是符合全部新舊約的觀念;
『字面上』的『因行為稱義』(做功德),則違反聖經觀念。
請記住,聖經絕無主張作功德可得救;
相反的,聖經不斷強調,做功德絕不能得救。


那麼,後來雅各書『因行為稱義』為何會被接納?
因為,教父們發現,同樣是『稱義』,羅馬書和雅各書的定義是不同的。
羅馬書所指的『稱義』,是指『地位上,身份上』。
雅各書所指的『稱義』,是指『生活上』,類似我們現今『成聖』的觀念。
雅各書的『稱義』,絕不能用『地位上,身份上』來定義,
否則,會與羅馬書彼此矛盾,也與全本聖經觀念彼此矛盾。
如果沒先搞清楚這兩者的不同,很容易解經發生偏差。
因為雅各書上的稱義,定義與羅馬書不同,
所以,這二種稱義,彼此無矛盾之處,而且可以互補不足,
因此,後來雅各書也被接納為正典。
換言之,雅各書的『因行為稱義』,
不是說我們透過行為,可以得到稱義的身份及地位。
雅各書的因行為稱義,和一般宗教的因行為稱義,絕不一樣。


但是,常常,我們常沒先搞清楚羅馬書的『稱義』,和雅各書的『稱義』,
二者定義上的不同之處,結果,便會誤解了經文的意義。
在談到『身份』時,明明應該用羅馬書的『因信稱義』經文來解釋,
卻誤用成雅各書的『因行為稱義』的經文來解釋,這樣當然會造成錯誤觀念。
所以,在談『身份與地位』時,請千萬不要用雅各書經文,
因為,那些經文不是用在身份與地位上的討論。
同樣的,在做『成聖』的討論時,羅馬書的經文也不是用在此種時候。


在清楚二種『稱義』的不同之處後,再回去讀羅馬書與雅各書,
大家一定能更清楚的讀懂這些經文。
聖經,是不會矛盾的。
會覺得矛盾,是因我們對聖經不夠瞭解。


(小小羊)

分類:罪、得救、因信稱義 

{{ total }} 則評論

沒有評論

到主站發表留言(不支援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