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伶、藝術、性別錯亂、基督教信仰

本文由思佳姊妹發表
其實看到前一篇|秋川雅史『千風之歌』影視的連結畫面時我就想到了一個議題〜基督徒如何看“反串”
(請參閱:一個基督徒看秋川雅史『千風之歌』)


在『千風之歌』的第二個連結中搭配的是「寶塚歌舞劇團」
http://tw.youtube.com:80/watch?v=MRAFYTNgXME&feature=related
這個在日本歷史悠久的歌舞劇團最大的特色就是清一色由女生扮演
所有扮演男角的女生舉手投足間都必須呈現出男性化特徵
甚至聲音不夠粗厚的演員還需要接受聲帶手術,讓說話和唱歌的聲音更接近男性
這又讓我連帶想起『閹割男高音』


【註:因「婦人在教堂必須保持緘默」的原則,17-18世紀時期天主教堂唱詩班清一色只用男聲,因此女高音部分由男童演唱,又因為當時很多音樂作品的女高音部多由男聲擔任,『閹割男高音』和『假聲男高音』(未閹割)於是發展起來。直到1870年,意大利宣佈閹伶為不合法後,閹伶的盛行才退出了歷史舞台,又到了1920年,羅馬教皇頒布命令永久禁止閹伶在教堂演唱的命令最後一位『閹割男高音』alessando morechi才於1913年離開教堂唱詩班。】


【另有一說:從前天主教會認為乾淨清新的聲音才能代表純潔,為了保持這種純潔的童聲,教會會把家境貧寒的小男生,經家長同意後將他閹割,使其不會變聲,並由教會照顧他一輩子,這些小男生長大後,就成了『閹割男高音』,他們的聲音聽起來很像女中音,有的也可以唱得像女高音一樣】


光就人道的角度看,無論是接受聲帶手術男性化或閹割手術都是極殘酷的!
我也覺得為了藝術而作此犧牲是一點道理也沒有的!


以下舉Gluck的歌劇《奧菲歐和尤麗迪絲》影片來思考一下性別錯亂的議題
由於Gluck寫此劇時正是閹人歌手的全盛期,所以劇中男主角音高寫的較符合女性音域,而以下這首本該由男主角唱的《我失去了尤麗迪絲》通常就由女性反串居多
【註:《奧菲歐和尤麗迪絲》的故事是以希臘神話故事為背景的歌劇。 奧菲歐是希臘的吟唱詩人,他的愛妻尤麗迪絲不幸去世,他非常悲傷就跑到仙界向諸神請求,他美麗的歌聲打動了諸神讓他的愛妻重返人世,可是諸神告訴他在返回人世的路上他不能回頭望他的妻子,否則就天人永隔;一路上他的愛妻用淒美的歌聲來哀求他回頭看她,終於他回頭一望,也就夢碎於黃泉路上了。《我失去了尤麗迪絲》是尤麗迪絲第二次死時奧菲歐的詠嘆調】


1. 由『女性反串』的現代劇情改編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hFS9hnIAkes&feature=related


2. 『假聲男高音』現代劇情改編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ssVDeGQ0Yhc&feature=related


3. 一般男高音現代劇情改編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KDS3NKAiH10


4. 嚇到了吧!
http://tw.youtube.com/watch?v=pQ-Yt7avOIA


貼出這些影片的用意就是想讓大家實際感受一下“性別錯亂”的畫面
老實說這些影片都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但性別錯亂還是使我感受不太舒服
其中『假聲男高音』是要非常下功夫練習的,我非常肯定他的藝術價值
不過還是得承認自己感受不太自然也不太舒服!


總而言之男女有別,各自保有受造的特質較為合理,
否則聖經為什麼要教導『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行都是耶和華你神所憎惡的』(申22:5)這句話呢?


思佳

分類:教會流行觀念的偏差 

{{ total }} 則評論

沒有評論

到主站發表留言(不支援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