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可以禮儀性跪拜,非敬拜性跪拜嗎?

民間習俗常有跪拜父母的儀式,特別是婚禮,跪拜父母更是重要儀式。
拜師學藝,也常見跪拜之禮。
至於對皇帝的跪拜,那更不用說,這是幾千年歷史傳統了。
這些跪拜,其實比較屬於『禮儀性』跪拜,表達『敬重』之意,而非『敬拜性』的跪拜,不是真的去把對方當神。
這樣的話,基督徒可以做這種禮儀性的跪拜動作嗎?

其實,這一直是個爭議性問題,而且歷史悠久。
當初所有基督宗教傳入中國時,天主教與基督教都面臨這問題。
代表性爭議點就是『祭祖』、『跪拜』。


天主教剛開始採取禁止態度,下場當然很慘,甚至被禁教。
後來天主教由教宗決定,各教區可以『因地制宜』。
所以這成為後來天主教在各地區的策略。
在中國,天主教可以祭祖、可以跪拜;
在拉丁美洲、在菲律賓,則天主教大量與當地異教混和。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很多地區,天主教教勢大量增長,甚至到成為全國最主要宗教。
但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嚴重異教化的天主教,甚至異教化到幾乎看不見真正能使人得救的部份。
但有趣的是,天主教對中國這種祭祖、跪拜文化妥協的結果,卻沒有使天主教在中國教勢大增長。
即使在台灣,天主教依然教勢遠比基督教低。


基督教進入中國較晚,而採取的策略是『禁止』。
下場當然很悲慘。
但由於基督教進入中國,是清末列強時期,所以清朝已經無法禁教。
可是,這種『禁止』的作法,確實是很多人拒絕信耶穌的重大原因,甚至很多基督徒因此遭受許多逼迫。
有趣的是,這樣的結果,反而使信基督教的,都是願意背十字架、甚至殉道的。
結果,基督教在中國產生堅強的教勢。


假使講更早的話,唐朝時的景教,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空間。
當時景教在中國非常流行,甚至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景教是當時一個被西方判為異端的泛基督教分支。
不過,由於其異端程度並非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先不管此異端背景,單純視之為一個泛基督教的狀況來思考。
景教當時採取的策略,是『幾乎和當地文化同化』的策略。
所以,教堂外觀和寺廟很像、教堂稱為『寺』、教士稱為『僧』、皇帝甚至賜號給宣教士叫『鎮國大法王』、教堂掛歷代唐朝皇帝像、教義甚至逐漸佛教化、聖經翻譯也採取佛教詞彙(好比四福音書作者都被稱為『法王』)、、、、。
每一次和當地文化妥協的結果,都帶來更好的皇室、民間和景教的互動,化解衝突,
但長期的結果也很有趣,就是景教後來從中國消失(就算有人認為未完全消失,但也和消失沒多大差別)。


其實,很多傳統文化,都是被罪污染的文化。
基督徒當然必須尊重傳統文化,但是,尊重不表示全盤接納。
我們必須把傳統文化重新放在信仰中進行檢驗。
以中國傳統的禮儀性跪拜文化來講,坦白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禮貌,而是對人已經高舉到很高的程度的一種儀式,而且儀式方式和對於神明的跪拜已經幾乎無法區分。


有時,單單聖經,我們確實無法簡單看見清楚的答案。
但是,歷史的資料,可以給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


我不會說禮儀性跪拜就一定是違反聖經,
但是,我自己認為,歷世歷代正統信仰的眾聖徒,確實是只跪拜上帝。
而且以全本聖經而言,舊約初期確實會出現『禮儀性跪拜』現象(創世紀很多,用『拜』可以搜尋到很多經文),但到了舊約後期,甚至新約,已經不再出現禮儀性跪拜的行為;
正如多妻現象,到舊約後期、新約時期,都已經不再出現。


另一個很重要的聖經事例,是外邦將軍乃縵(王下五章)。
元帥乃縵信主後,他只有『屈身』,而不是『跪拜』,
但即使是屈身,他都已經擔心得罪神了。


王下
5:17 乃縵說:「、、、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
5:18 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
5:19 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


當然,我絕對承認,違反傳統文化,很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衝突與壓力。
面對各種壓力,我也不敢說自己就能勇敢擋得住,畢竟,我也是很軟弱的人。
但是,求主加添我們力量,賜我們勇氣與信心。


以上 是我多年來思考『禮儀性跪拜』議題之後,現在所採取的立場,提供大家參考。






小小羊









留言內容

到主站發表留言(不支援手機)

留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