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很多要求順服政府的經文,大家都熟,我不須多提。
我要講的是聖經有無同意『革命』(或是『反抗政府』)的經文。
我只簡單列舉一些。
1.摩西出埃及
不是該順服掌權者嗎?
不是該順服政府嗎?
當時的政府,就是埃及。
那麼,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某種角度而言,不就是反抗政府嗎?
別忘了,是上帝親自揀選摩西的!而且是上帝主動交付命令的!
上帝在荊棘之火裡交代的任務,
可不是只是帶以色列人去曠野敬拜耶和華而已,
而是明確告訴摩西要帶以色列人到迦南地去的。
就某種角度而言,這叫『獨立建國』!
2.士師記
不是該順服掌權者嗎?
不是該順服政府嗎?
當時的掌權者,就是非利士人或其他迦南的民族。
假使反抗政府就是錯誤,那所有士師都是錯誤!
而且,別忘了,每個士師,都是上帝親自揀選的!是上帝叫他們反抗政府的!
而且,不管是出埃及,還是士師記,這都不僅只是要敬拜上帝而已,
而是包括『脫離痛苦的權柄管轄』,獲得主權獨立自主的。
請注意,我不是說敬拜上帝不重要,請不要誤解。
但是,假使只是要敬拜上帝,
那麼,其實不用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不用興起士師。
因為,哪裡不能敬拜上帝?何地不能心中信上帝?
連以色列人亡國之後都能在異鄉信上帝、
在羅馬帝國也都能一邊當奴隸一邊信上帝了,不是嗎?
幹嘛一定要出埃及、興起士師推翻暴政?
而且,請記住聖經在這二卷裡常提到的觀念-------
因為以色列人受苦,他們的呼求達到上帝面前,上帝憐憫他們的苦境,
所以興起蒙揀選者帶他們脫離苦境。
翻成現今白話文來講,意思不就是這樣嗎?-------
因為人民受苦,人民的呼聲到達上帝面前,上帝憐憫人民的苦境,
所以興起反對勢力來帶他們脫離苦境。
3.耶羅波安(王上11、12章)
所羅門王後期,上帝親自透過先知的口,叫耶羅波安當十個支派的國王。
(也就是脫離聯合王國,獨立成後來的北國以色列)
就政治角度而言,這是『革命』!是『叛變』耶!
當然,後來耶羅波安被上帝廢棄,
但那是因為他違反了上帝剛開始揀選他時對他講的話-------
你若持守信仰,我會堅固你的王權。
可是,耶羅波安取得王位後,竟然去拜偶像,違背上帝的命令,
所以,後來當然被上帝廢棄。
也就是說,
耶羅波安可以革命,是上帝自己先主動透過先知的口告訴他的;
而耶羅波安的錯誤,不是因為『革命』,而是因為去『拜偶像』。
4.耶戶(王下9、10章)
耶戶部分,一樣的,是上帝叫他去革命的。
上帝交代他要去殺亞哈全家。
換成白話文來講,
就是上帝主動叫他要去『推翻政府』,還要『殺掉總統全家』。
當然,後來耶戶一樣被上帝廢棄,
但問題不是因為他去革命,而是因為:
1.殺人殺紅了眼
2.去拜偶像
通常,上帝交代人要去執行刑罰任務時,
並不准許執行者太過火,而且不准驕傲,否則上帝會生氣。
好比亞述:
『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
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吩咐他攻擊我所惱怒的百姓,
搶財為擄物,奪貨為掠物,將他們踐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樣。
然而,他不是這樣的意思;他心也不這樣打算。
他心裡倒想毀滅,剪除不少的國。
、、、
主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他一切工作的時候,
主說:「我必罰亞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
(賽10:5-12)
好比掃羅王殺基遍人:
上帝沒要他殺,他自己發神經用自己熱心去殺,結果後來招致上帝刑罰。
(撒21章)
耶戶在執行時,手段已經過火,而且殘酷,
甚至連上帝沒交代殺的也去殺,
像:亞哈王的大臣、密友、祭司、後來連拜巴力的也去殺,
這也顯示他執行時已經殺紅眼,還認為這是為耶和華熱心。
其實,聖經對耶戶執行上帝任務去武力推翻亞哈王家一事,並沒太多譴責,
而且還得上帝稱讚,並祝福子孫四代可以繼承王位。
『耶和華對耶戶說:「因你辦好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亞哈家,
你的子孫必接續你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王下10:30)
唯一譴責耶戶武力流血的,是何西阿書:
『耶和華對何西阿說:「給他起名叫耶斯列;
因為再過片時,我必討耶戶家在耶斯列殺人流血的罪,
也必使以色列家的國滅絕。」(何1:4)
也就是說,耶戶認真執行上帝任務,得上帝稱讚與獎賞;
但執行太過火的部分,上帝一樣不高興。
(上帝對於是非善惡對錯,獎賞與懲罰,一直都分得很清楚的)
其實,耶戶被上帝廢掉,最主要並不是『革命流血』,而是『拜偶像』。
這種因為拜偶像被廢棄的情形,在舊約不斷重複出現。
『只是耶戶不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律法,
不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王下10:31)
假使要把何西阿經文解成上帝是因為耶戶執行上帝交付的殺人任務就『刑罰』,
那這馬上會和列王記經文產生矛盾,
因為列王記描述上帝『稱讚並祝福』耶戶執行上帝交付的任務。
可是,假使解成『擅自過度殺戮』,就比較可以合理解通。
因此,我不認為可以拿何1:4來做為上帝反對革命的依據。
以上簡單列舉一些聖經裡可以革命的經文,提供大家參考
小小羊
*本文不開放不認同者回應,不認同者不須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