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
我是在說那些動漫圈子的cosplay嗎?
基督徒要穿各種cosplay服裝來禮拜嗎?
不是的!
要不然,演戲?演聖經故事?
我是在說禮拜時信徒到講台上表演舞台劇,把聖經故事演出來嗎?
不是的!
那麼,我是在說什麼?
我說的是身為信徒,當我們坐在講台下時,
我們並不是『觀眾』,而是『演員』!
我們不是來觀看牧師、詩班、敬拜團的表演,
而是上帝在禮拜中看我們表演。
上帝是觀眾、上帝是主人,
我們是演員,每一個坐在台下的信徒都是演員,
我們自己演給上帝看。
再講一次,禮拜中,
我們不是觀眾,『上帝』才是『觀眾』;
演員不是牧師、詩班,『我們』才是『演員』。
禮拜中的『每個儀式』,我們都在進行演出,演給上帝看。
禮拜,就是敬拜上帝。
敬拜上帝的基本姿勢,就是俯伏跪拜。
我們是用俯伏跪拜的心態,來到萬軍之耶和華的面前敬拜祂。
祂在看我們的敬拜,也接受我們的敬拜。
就像古代的國王,我們到國王面前朝見他,
用俯伏跪拜的態度來朝見。
看重的,是祂的歡欣,不是我們自己喜不喜歡。
我們追求使祂喜歡,在這種立場上,我們也追求自己的喜歡。
而『扮演聖經故事角色』、『重演聖經故事』,
就是可以讓上帝喜歡,我們也可以享受禮拜的作法。
聖經裡,到處都有故事。
大型長篇的故事,好比以色列人出埃及到進迦南地;
小型簡短的故事,好比摩西與上帝在焚而不毀的荊棘相遇的場景。
禮拜時,我們扮演各式各樣聖經故事的場景與角色。
不是真正去演出舞台劇,
而是用『想像力』,把自己想成故事人物,在禮拜儀式中,扮演那個角色。
我們穿平常禮拜的服裝,不是穿cosplay的服裝,不是穿戲服;
我們一樣坐在椅子上聽道,一樣站立唱詩禱告,不是去講台上演戲;
但是,我們『在心中』,用想像力,
扮演『聖經故事人物』,想像我們置身『聖經故事場景』。
請注意,我們『不是』進行『圖像化禱告』那種邪術。
那種邪術,強調想得越逼真越好,你想像的會變成真實的。
我們也『不是』進行『具體圖像』,好像天主教、東正教的聖像想像。
這種東西,很容易變成拜偶像,因為把上帝形象進行具體化、甚至逼真化。
我們的想像,是一種『模糊的』,不去『逼真形象化的』。
上帝並不禁止我們的想像力,
但是上帝不准我們去想像祂的形象,包括耶穌的形象都不行。
聖經裡,特別是詩篇,許多對上帝的描述,是充滿想像力,而且上帝許可的。
好比上帝的膀臂、乘著風的翅膀、、、、。
但是,這都不是那種圖像式具體,或是真實化的描繪。
禮拜時,我們必須善用想像力,把聖經故事『演出來』。
不是只有牧師講到聖經故事,我們才能進行這種想像,
而是禮拜中,『所有儀式』進行時,我們都要把儀式和聖經故事連起來,
演出這些故事。
再強調一次,
是我們要在『禮拜儀式』中,進行聖經故事的角色扮演!
聖經有要我們在儀式中進行角色扮演嗎?
有!
簡單講二個例子:
例一、 逾越節
逾越節的時候,以色列人要全家一起紀念這節日。
他們要重新講述這段聖經故事。
事實上,聖經裡,詩篇與許多地方,都不斷重複出埃及的故事。
對猶太人而言,所謂『紀念』,
不是『表面』『行禮如儀』那種國父紀念日的紀念,
而是『深度』『重演故事』的紀念。
他們要盡量回到那個過去的故事,去體會那種情境與意義。
聽學者講過一個例子,是當今某些猶太人還有在做的。
住棚節時,他們的父母真的帶小孩去野外露營。
而且不是去舒適的野外,而是悶熱、潮濕、有蚊蟲、會流汗、、的野外。
在小孩抱怨這種野外露營不舒服時,
父母要告訴小孩:
我們的祖先,當時他們在曠野,就是過這樣的日子,
我們要如此行,來紀念這節日。
例二、 主耶穌設立的聖餐
我們今日的聖餐,就是紀念主耶穌最後的晚餐,這我們通通都知道。
這段故事,是有情境與畫面的。
也就是說,有『動作』,不是只有『意義』部分。
主耶穌明確講,我們這些信徒,『必須這樣行』(這樣演出),來『紀念』祂。
因此,我們絕對可以在禮拜時,進行聖經故事的角色扮演。
可是,當今我們的禮拜,特別是傳統的禮拜,
太多時候,已經變成枯燥、喪失意義的禮拜了。
坦白說,我們有多少人知道『每個儀式』的意義?
結果,為了活力,許多教會採取的是引進敬拜讚美模式。
這模式對不對,我們今天不討論。
但是,即使是傳統的禮拜,我們一樣可以透過自己的『觀念改變』,
一樣可以使禮拜活過來。
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在禮拜時演好聖經角色扮演。
改教運動時高喊的『信徒皆祭司』,有很多涵義。
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天主教中世紀禮拜模式的弊病,
所以要人人唱聖詩、人人參與禮拜進行,不是單看牧師(神父)、詩班表演。
有一個常見的詞彙描述,蠻能表達出那種精神的:
天主教是『望』彌撒(仰望,只能『看』,不能參與),
基督教是『做』禮拜(做出動作,實際參與)。
當然,現今天主教已經有很多改革,不是中世紀那種『望』彌撒了。
隨著天主教儀式有很多更靠近聖經之處,
很不幸的,基督教反而喪失了原本很合聖經的禮拜精神。
原本的『做禮拜』,被簡化成『聽道理』單一項重點。
我不是說聽道不重要,請不要誤解,
但是,當禮拜只有講道被看重,其他部分都被看輕,
像是不看重聖餐、不看重禮拜時讀經、不看重正確的詩歌、、、、,
這樣,當講道不太怎樣時,我們的禮拜,就垮掉了,
信徒只因牧師不會講道就不想來了。
今天,我們不一定要去走敬拜讚美的路線,
而是透過好好回歸聖經,好好研究二千年教會歷史,
我們一樣可以發現許多非常合聖經的寶藏,可以改革我們死氣沉沉的禮拜的。
因此,重新好好『做』禮拜,
信徒『做好』聖經故事的角色扮演,我們就能更在禮拜中,獲得益處。
那麼,如何演呢?
以下我只簡單舉一些例子,
大家可以透過研究禮拜的『儀式意義』,
還可以有『自己的創意與感動』,產生更多聖經的故事連結與想像。
一、 唱聖詩
唱聖詩,有很多種意義,好比禱告、獻祭、、、。
每種意義,都可以有不同的聖經故事可以進行角色扮演。
以獻祭來說,我們可以扮演舊約祭司進到聖殿,把祭物獻給上帝。
因此,我們要大聲唱詩,從心裡想像我現在是祭司,把我頌讚與禱告的祭,
獻給禮拜中觀看的上帝。
以禱告來說,我們可以根據歌詞,扮演聖經中各式各樣禱告的人物。
一旦進行這種角色扮演,我們唱詩的感覺,將截然不同。
二、 唸使徒信經
唸誦使徒信經,也有好幾種意義。好比信仰告白、禱告、立約、、、。
同樣的,每種意義,也都可以有不同的聖經故事可以進行角色扮演。
我們可以想像,我們扮演西乃山前,與上帝立約的以色列百姓。
上帝在西乃山對以色列人頒布律法,以色列人對上帝立約。
因此,我們要大聲念誦,想像自己是那群以色列百姓的其中一員,
我們正在對上帝立約,宣示效忠。
這是勇敢與振奮的時刻,我們宣示成為上帝子民,
我們宣示自己再一次和上帝立約。
對於信仰告白部分,
另一個可以扮演的故事,是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
魔鬼帶主耶穌到最高的山,給主耶穌看世上一切榮華富貴,
然後要主耶穌拜魔鬼這一個故事。
我們可以扮演跟隨主耶穌的人,在高山上,
面對魔鬼,或是世界,或是財富,或是權位,或是、、、、的誘惑,
勇敢對牠們宣告:我不拜你們!我單單敬拜上帝!
我們想像自己在這樣的場景中,勇敢唸出使徒信經,來對這一切進行宣告。
三、 奉獻
奉獻一樣有很多意義,一樣可以有多種的聖經故事可以角色扮演。
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來到聖殿裡那個窮寡婦,把自己兩個小錢獻給上帝,
懇求上帝悅納。
四、 聖餐
聖餐,意義太豐富了,可以扮演的聖經角色太多了,
我只簡單舉二個例子。
首先,聖餐最基本扮演的,當然就是主耶穌最後的晚餐的場景。
我們想像自己就是二千年前參加那個晚餐的門徒,
主耶穌在我們眼前進行這儀式。
不要只是聽牧師唸那些經文,我們聽過就算,不要用這種態度來領聖餐。
我們要透過想像力,讓自己回到二千年前,不要當成例行公事聽念經。
另一個可以扮演的,是浪子回家的故事。
有些教會,聖餐是要到前面,從牧師手中一個一個領的。(好比聖公會)
這種儀式,就很適合進行浪子回家的角色扮演。
我們是犯罪,在外過可憐生活的大罪人,不配稱為神的兒子。
但我們認罪悔改,回到家裡,謙卑懇求天父接納我們。
而天父也是慈愛的父,祂確實赦免我們,重新接納我們這不配的浪子,
給我們辦了盛大的筵席,歡迎我們回家。
領聖餐,就是扮演這個浪子回家,父親辦筵席歡迎的故事。
其他,禮拜時還有太多儀式,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角色扮演了。
特別是聖餐,意義太豐富了,
不是單純國父誕辰紀念日那種紀念而已。
聖餐因為太特殊,太重要了,我會另行專文詳述。
總結來說,透過禮拜時,在『自己心中』進行聖經故事的『角色扮演』,
我們就能在禮拜中重新獲得更新,有更多的收穫。
而這是不管處於任何教派,我們都可以自己做的。
就算自己教會禮拜儀式都沒有改變,一樣死氣沉沉,
我們『自己就可以做』這件在心中進行角色扮演的事,
使禮拜對我們不再是例行公事、不再是沈悶無聊,
而是充滿活力與更新,是再一次領受上帝賜下真實恩典給我們的機會。
願上帝幫助我們。
小小羊
崇拜更新相關文章
/categories/#禮拜更新
分類:禮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