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不但是一本奇妙超凡的书,更是一本有大能的书!历史上很多暴君、有权势者、有名望者,想要毁灭圣经,包括罗马皇帝、中世纪教皇、启蒙主义及理性主义哲学家等,却都失败了。如今,圣经广传世界每一个角落,且每年都是最畅销的书。
○ 一本活的书
圣经是一本活的书,圣灵藉圣经的话语行奇事,叫人悔改、使人重生、天涯海角传道,甚至为信仰殉道!世上有其他书,具有如此能力吗?
有很多人,因拾到一页残缺的福音书,而改变了一生;更多的人,因圣经中的一句话或一节经文,而对人生顿有领悟,从此成为不一样的人;更奇妙的,是以前很多不能胜过的恶习,竟随之一扫而空。
改变一生
有一个例子:孙大信在印度一列火车上派发福音书,不知怎地,一纸不全的圣经被吹去,一个农夫拾得,上面只有几节圣经,但他却被其中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六章三十五节)吸引了,觉得这话美极了。有朋友告诉他,这是圣经中的一句话,并劝他不要看那本书,但他不肯。后来,他在一书店中买到新约圣经,回去细读,竟成为基督徒,得著新生。
脱离罪恶
一七九○年,一群水手叛变,抢夺财物,并放火烧货船。这一经过,成为欧西一本有名小说的背景,但小说却遗漏了一段很有意义的情节:当日,那九个叛逆的水手,带著几个土人及六个大溪地女子,一同上了荒岛;其中,有人晓得酿酒,这群人便日夜沈缅于酒色;不到十年,只剩下一个白人及几个土人、妇女及一群私生子;一天,那人在箱中搜寻可用之物,发现一本圣经;他开始阅读,生命因而有了改变;他还以圣经的教训,教导其他生存者……一八○八年,当黄玉号船发现该岛时,岛上的人都勤恳工作,没有酗酒或不务正业的人。
重生得救
奥古斯丁生长在有教养的家庭,且有一位虔诚的母亲。他年轻时,虽有高深的学问,却放荡不羁,放纵情欲。母亲常为他祈祷,并求主教开导儿子,但主教自承辩不过奥古斯丁。母亲听了,失望地跪在那里,痛哭流涕地向神哀求。主教见了便说,这样的流泪祷告,神必垂听。
奥古斯丁卅一岁那年,自觉罪孽深厚,不能自拔。一天,他懊恼不已,睡倒园中的无花果树下,忽有声音对他说:「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觉得这是神的吩咐,遂回家翻阅圣经,刚好翻到罗马书十三章十二至十四节:「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行事为人要端正,……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好像是神亲自责备与提醒,他立刻说:「这就是了,不用再读了!」自此,他悔改顺服基督,后来成为伟大神学家,对初期教会有极大影响。
献身圣道
马丁.路德,本是矿工之子,后进天主教修道院,但仍觉罪该万死,每天告解认罪,心中却没有平安。后来,他动意到罗马朝拜教皇(这可算是很大的功德)。为了表示无比的诚意,他跪著上教堂台阶。就在半路上,圣经中的一句话打进他的心:「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一章十七节)。这突然而来的经节,使他顿然明白,人的罪得赦,是福音的内涵,并不在乎人的功德,全在信靠及接受基督的代死及赎罪。他站起身来,打消了朝拜教皇的念头,回家研读圣经,从中知道当日的教会已走歪了,于是领导了划时代的改教运动。
○ 主观中的客观经历
因读圣经而遇见基督,这样的见证有些人不肯接纳,认为这些经历是主观的,或是心理甚至幻觉的,但是,这些经历却比比皆是。原来,在主观经历的背后,有一个客观事实:他们能遇见主耶稣:死里复活的基督,正是圣经为媒介。昔日,耶稣的门徒在遇到复活的基督时,便自胆怯的一群,一跃而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美国有名的牧师爱伦赛,曾遇到一位有名的无神论者(是存疑派的)。因为彼此知名,后者便向爱牧师挑战,要来一场辩论,并指定日期及地点。爱牧师欣然接受,但声明一个条件:无神论者必须带两个人 「他们原是流氓、妓女或类似的社会败类,因知道神是不可知的,而成为无神论「教徒」,并因此而令生命有大改变,成为社会栋梁」一同到来,若能办到,爱牧师即带六十个因圣经而有新生的人为证。结果,不出所料,那无神论者爽约。
读者朋友,你曾读过圣经吗?很多人因在圣经中寻求人生答案,而找到平安、喜乐及释放,生命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你为何不拿起来读呢?
(orange)
分類:圣经无误、解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