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教会里的大部分弟兄姊妹分享时,都承认是因为牧师的讲道幽默,轻松,所以便留下来,更有甚者,是随著牧师走堂。一些比较严谨的牧师就比较不受欢迎。我想是不是分开慕道和成长的讲道是比较好一点?
答:
这是一个令我心情很沈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很多弟兄姊妹共有的问题。
这问题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我进行公开的回答。
这个问题,点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点--------------什么是『礼拜』?
请注意,我不是讲『一般聚会』,我讲的是『礼拜』。
想过吗?
什么是礼拜?
礼拜的重点是什么?
是『敬拜上帝』,还是『我个人满足』?
当然,理想状况下,这两者是并存的,并非互不相容的。
但是,有罪的人间,不是每件事都能那么美好。
有时,就是必须在两难或困境之间,做出取舍与分辨。
这时,『优先顺序』、『轻重顺序』变成很重要的判断依据。
何者优先?何者较重要?
当然是『敬拜上帝』才是比较优先、比较重要的顺序,不是吗?
礼拜还有一个很重要必须考虑的部分,就是『谁来礼拜』?(谁参加礼拜?)
当然,灵界的天使也在礼拜上帝,但我们只探讨人的部分。
而特殊状况下,好比周遭根本没教会,一个人当然也可以礼拜,但这种特殊状况姑且不讨论。
我们探讨的,是去实体教会时,哪些人可以参加礼拜?
更深入来说的话,我们认为哪些人可以被允许参加礼拜?
婴儿可以是礼拜的一员吗?
小孩呢?
老人呢?
识字的呢?
不识字的呢?
很会唱歌的?
五音不全的?
经理与老板?
妓女与流浪汉?
穿西装打领带的高社经白领?
穿工作服手上有永远洗不干净的油污的低阶工人?
我还可以讲更多,讲到讲不完。
但是,上面这些,已经足以让我们严肃思考这个问题。
谁可以参加礼拜?
礼拜应该有哪些人?
我在说什么?
我在说一个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已经严重被忽略的问题点,就是:
同质性与异质性。
我们的礼拜,该是一个『同质性成员』的礼拜,还是该是『异质性成员』的礼拜?
这不是说拜偶像的也可以来教会一边礼拜一边拜偶像,
也不是说不用去在乎异端邪说、不用管偏差,通通都可以合一。
这些都不是我这里要提醒的重点。
我要提醒的重点很简单,就是:
我们要的,是同一族群,越相同越好,是这样的礼拜吗?
上帝喜悦这样的礼拜吗?
假使礼拜最重要的重点不是『个人的满足』,而是『敬拜上帝』,
那么,我们又怎能不认真去思考什么样的礼拜的人群组成,才是真正上帝喜悦的呢?
基本上,团契、小组,有时是同质性非常高的。
都属于年轻人,或是都属于大专,或是都属于老年人、、、。
有时,团契的规模不小,礼拜仪式也和教会一样,
这样的话,团契为何不能取代教会?团契礼拜为何不能取代教会礼拜?
其实,假使礼拜丧失了异质性,那么,我对这礼拜会很存疑。
更进一步讲,讲使一间教会丧失了异质性,那么,我对这教会会很悲观。
我们该努力追求一种异质性的礼拜。
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大家『集体』一起来敬拜上帝。
摩西过红海后,那一场大礼拜,人数可能高达二百万人。
参加礼拜的人,是异质性的,各种年龄、身份、地位都有的。
主耶稣旷野讲道喂饱五千人那一次,假使加进女人和小孩,实际人数可能高达一、二万人。
参加的,是异质性的,各种年龄、身份、地位都有的。
有位印度教徒曾讲过:
你们基督教的神迹奇事,我们印度教也几乎都有;
但你们基督教可以让各种族群一起礼拜,这是我们印度教所无法达成的。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6-28)
『在此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3:11)
『合一』,是很重要的基督教的信仰与实行。
这不是说我们不能在教会中有团契或小组,
但是,教会礼拜时,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合一』的重要。
讲道,是教会礼拜时很重要的一环。
但是,即使讲道不佳、诗班不好,也不表示我们对上帝的敬拜就丧失。
天主教的神父,普遍比较不会讲道,但这不影响天主教徒的礼拜。
对他们而言,敬拜上帝远比讲道更重要。
透过仪式的进行,他们就实质在敬拜上帝。
我不是说天主教这样的做法与观念就绝对正确,请不要误解。
但是,天主教这部分的观念,真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所讲,不是绝对真理,只是我个人意见,大家参考便是。
假使礼拜的成员必须以异质性为主的话,那么,讲道的内容、讲道的分场,就该尽量考虑各种成员,而不该是采取分场的方式。
我对于许多教会为应付不同族群,所以采取不同场次礼拜、不同风格礼拜、不同语言礼拜的方式,并不认同。
事实上,连传统上小孩被排除在礼拜之外,我都不是很认同。
既然礼拜要看重合一性,讲道必须考虑各种成员的程度与组成,
那么,就不能不体谅软弱的族群。
可是,正如我们不能都只喂奶不给干粮;
讲道也一样,并非都只需体谅软弱族群。
我们不可能因为有人不识字,就因此放弃在礼拜时读经或使用文字;
或是因为礼拜时有儿童,我们讲道就变成幼稚园儿语。
但是,很多方式,可以来克服这些问题。
好比不识字的人,教会开办罗马字拼音班、识字班;
对小孩进行教导,告知礼拜要严肃不能随便走动讲话。
但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一样-------------我们是否有愿意达成一种异质性群体集体礼拜的心?
再来讲一下语言的部分。
让每种族群假使需要的话,都能用母语读经,这观念是正确的。
因为中世纪天主教的圣经一律用拉丁文,这时一般只会母语的信徒根本不可能读经。
为了让信徒人人能读懂圣经,所以翻译成各语言,这是很美很正确的事。
但是,这不该变成一种礼拜也必须分语言的绝对!
假使很多礼拜成员听不懂官方语言,只听得懂自己母语,
那么,为了这些族群,用母语来礼拜,并非不对。
但是,当礼拜的成员不管什么族群,都听得懂官方语言,反而听不懂彼此的母语时,
这时,坚持使用某种母语来礼拜,又是否正确?
不管喜欢不喜欢,在台湾,各种族群都已经多半受过教育,也能听得懂国语。
不管你是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通通都听得懂国语。
若是如此,当各种族群一起礼拜时(好比总会开会时),我们怎能不使用最多数人听得懂的国语来礼拜?
我们怎能坚持使用台语,而认为其他族群都该会台语不可?
我们是否真心追求那种『异质性集体敬拜上帝』的心?
我可以理解很多教会实际执行上所面对的困难。
因为这些困难,所以教会必须把不同族群分场次来进行礼拜,而且每场语言、风格、族群都不同。
但是,这会让我们少了多少圣经对『合一』、『集体礼拜』的观念与实行?
结果,教会很容易越来越变成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各族群的人,去教会找各自喜欢的东西,教会都有提供,但群体之间并没有什么合一性。
我们去超级市场、百货公司购物,会去在乎你旁边购物的人是谁、他与我有什么关连性吗?
表面上教会很大,但我们真有整体感吗?
还是像百货公司顾客之间一样的疏离?
因著不同族群的需要,礼拜时,我们是不是该分开讲道的场次?
坦白说,我没有绝对答案。
但是,我个人的想法与体会,大家可以参考。
(我讲的,不是因为人数太多,同样的讲道与内容,必须分开多次进行那种分场。
我讲的是因为年龄、语言、成员组成这类的考虑,而进行不同语言、不同讲道、不同风格、、、之类的分场)
我曾经用很沈痛的心,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为什么我要和这群烂人一起礼拜?』
小小羊
分類:教会流行观念的偏差
{{ total }} 则评论
没有评论
{{ comment.author || '匿名' }}
{{ comment.author || '匿名' }}
{{ htmlDecode(comment.body || '<私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