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礼牧师对受洗者问道理时,
受洗者的回答没通过巴克礼牧师这一关。
因为,巴克礼牧师认为这些人观念错误。
错在哪里?
以下是巴克礼牧师的回答。
巴克礼牧师的答案一、
「(这些人)还不太明白恩典的道理,
以为人必须先改变,才能得到赦免,
不懂得信靠救主得到赦罪,然后才得到改变。」
(教会公报3515期 p23 『澎湖的消息』)(西元1888年)
巴克礼牧师的答案二、
「当行善
这个题目简单,不论是任何宗教或道德学者,都是在教导人当行善。
我们基督教为什么还必须主张行善的事?
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
道德的教训,或是基督教以外的宗教,
是教导人应该要先行善,才会得救。
但是基督教不是这样。
若是必须先行善,才会得救,不用信基督教。
入教的条件,不是屈就于行善,
是在悔改认罪、信基督,
这才是最要紧的。
要注意,是要反悔(注)、认罪,不是反悔、改变,
因为若没信基督使罪得赦,怎么会改变?
人一般情况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才会亏欠基督的恩惠。
所以,要得救,第一要紧的,不是行善,是悔罪、信基督就足够了。
但是,若已经悔罪、信基督来入教,得救的第二个要件,就是行善。
怎么能够行善?因为基督已经救赎基督徒了,所以基督徒才有能力行善。
比如说,有人患病,我们岂会叫他先医好自己,再去找医生呢?
岂不是医生先医好他,他才会好,才会强壮、健康。
相同的道理,人必须先得到基督救赎,才有能力行善。
因此,我们不用失望说我们无法行善。
只要反悔信基督的人,都会有能力行善。
因为我们不是在律法底下,而是在恩典之下(罗马书6:14)。
总的来说,基督教是恩典的宗教,要得救很快,
只要悔罪、信基督,使罪得赦,
心就平安,能行善,就进入天堂。
因为上帝将独生子赏赐世人,让信祂的人不致灭亡,而得著永生(约翰福音3:16,参看罗马书3:21~25)。」
(教会公报3516期 p23 『当行善』)(西元1932年)
注:台语的『反悔』,不是『后悔』,而是『悔改』的意思。
小小羊补充说明:
巴克礼牧师讲的话,距今已经约100多年。
可是,他的观念比现今很多基督徒都还清楚。
当今的基督徒,就算是福音派的,连这种基本观念也常常不清楚。
巴克礼牧师讲的,简单说,就是四个字------『因信称义』。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再多讲一些,就是-----我们是『因信称义』,不是『因好行为称义』。
更详细一点讲,就是----『先得救,才能行善』,不是『先行善,才能得救』。
而得救的方法,是『认罪悔改信耶稣』,不是『好行为』。
那些受洗者讲的观念,为什么没通过巴克礼牧师这一关?
原因就是他们讲的是『好行为称义』,不是『因信称义』。
这些受洗者以为,他们能『罪得赦免』,是因为他们有『好行为』。
可是,正确观念是,
罪能得赦免,单单只有『认罪悔改信耶稣』这一项就够了,
不需加上好行为。
这不是说,基督徒不用有好行为,
可是,先后顺序非常重要,一旦颠倒,整个就大错。
太多人都以为,我们要先有好行为,才能得救;
可是正确观念是,先得救,才能有好行为。
『先』好行为,『后』得救---------(X)
『先』得救,『后』好行为---------(O)
换另一种方式讲,就是:
先『成圣』,后『称义』-------(X)
先『称义』,后『成圣』-------(O)
基督徒必须先『称义』(得救),之后才能『成圣』(好行为)。
因为,还没得救的人,是没有能力行善的。
必须得救之后,才能获得能力,开始能行善。
正统信仰,不因时代久远,就会有所改变。
这两千年来,正统信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所以,
保罗讲的、奥古斯丁讲的、马丁路德讲的、加尔文讲的、巴克礼牧师讲的,
和我们现在所信的,都是一样的。
这是很美妙的事,不是吗?
我们和历世历代圣徒,在真理上,完全能圣徒相通。
正统的信仰,虽然非常古老,但却也永远常新。
愿上帝帮助我们,能紧紧地持守这历世历代传承的古老信仰,
并且继续传讲纯正福音。
另外,要稍微提一下受洗的『观察期』问题。
有些教会,没有观察期------传福音后,很快就帮人施洗;
有些教会,有观察期------要观察一段时间后,才帮人施洗。
观察期的时间,长短不一定。
可能几个月,也可能一、两年。
有观察期,并不是坏事。
可是,观念一定要正确。
假使观察期是观察『有无好行为,来获得得救』,之后才能洗礼,
这样是错误的。
假使观察期是观察『真心信主后,有无结出果子(成圣)』,之后来洗礼,
这样是可以的。
*
以下文章网址阅读时,请调整至该页数,
点选『Full screen』(全萤幕),
然后点选『+』来放大阅读。
教会公报3515期 p23 澎湖的消息
https://issuu.com/801903/docs/3515
教会公报3516期 p23 当行善
https://issuu.com/801903/docs/3516
小小羊